浦东机场 虹桥机场 特别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传媒中心 > 新闻稿
汛期已来,处于客运复苏期的九游会j9国际站提前准备
发布时间:2020-06-12
全力保障航班有序运行
        6月1日起上海进入汛期。据预测,今年汛期上海降水总量略多,台风和对流性天气强度偏强,高温日数略多。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情控制持续向好,旅客出行意愿和信心也在不断上升,航空公司国内航班运力投放持续增加,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国内客运航班起降量、旅客运输量均有明显回升。5月末,虹桥机场国内航班和客运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成和7成左右,浦东机场国内航班和客运量则恢复至55%和40%左右,两场国内运量环比4月增幅均超过50%。进入6月后,预计国内客运航班和客流还将保持复苏态势,6月底7月初虹桥机场国内客运航班起降量有望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达到日均700架次左右,客流量将升至去年同期的8成左右,日均将近10万人次;浦东机场国内客运航班也将保持快速恢复势头。
        国内客运航班复苏势头良好,不过一年一度的“防汛”大考也“接踵而至”。为应对雷电、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对机场运行保障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防疫的前提下,为航班复苏和复工复产提供高效有序的服务保障,机场方面已未雨绸缪,充分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准备工作。
“大数据”让机场防汛更灵敏 

        上海两大机场防汛指挥平台的“大脑”完成了升级,能接收更多“大数据”,使信息化技术在机场的智慧防汛中发挥更大作用。机场区域内重点防汛部位的雨量计、电子水尺、河道水位计等新的信息化专用传感器已加装到位,雨水泵站信息系统、河道监控系统以及出海泵闸信息系统,以及在疫情期间搭建的防汛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机场防汛监测、预报水平,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


        在防汛物资和设备设施保障方面,机场已及时补充和更换废旧物资,完成水泵等设施的维保作业。浦东机场提前完成850余台潜水泵全面保养程序,更换老化零部件;已储备防汛沙袋近3000只、抽水泵50余台、专用车辆20余台、各类应急工具近百种、雨衣300余件等5大类物资。虹桥机场已完成水泵、清污机等103台防汛排水设备维护保养,配备了22台抽水泵、4台潜水泵、1300多只沙袋。虹桥机场是本市防汛重点保障区域,上半年已完成东、西场区共38公里雨污水管道疏通养护,对机场范围内1839座雨污水井、851座收水口和两座航站楼屋顶排水口做好易堵点清理。机场工作人员还对飞行区内42公里排水沟渠和周边车道做好徒步检查,修复排水沟盖板14处,全面清理排水沟渠内部积淤,通过改造和升级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日常维护效率,进一步确保跑道、滑行道区域的排水设施完好率以及排水系统顺畅率达到100%。
为检验机场防汛实战能力,拉来一架空客A330大型客机

        上海两场已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应急预案。为检验台风期机坪航空器固定能力,浦东机场与航空公司合作,今年特别安排了一架空客A330大型客机参与实战演练。地面保障人员用系留绳将飞机起落架与地锚连接在一起,通过紧固装置增加系留绳张力,将飞机牢牢“摁”在机位上。经过紧张作业和测量,演练成功达到了台风天气下的航空器固定标准。虹桥机场也组织了同类科目演练,模拟风速达25米/秒情况下的系锚操作及信息通报等全流程,确保防台防汛工作预案顺利实施。根据九游会j9国际站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机场各防汛保障单位各司其职,提前建立防汛责任人、应急联络人队伍,组建了千余人的防汛应急队伍,梳理完善了各保障单位应急联动处置流程,编制气象短信名录,开展对暴雨积水、屋面防漏防吹、高空坠物、户外设施、机坪通道及登机桥底部吊顶防护等防汛隐患检查,及时采取加固、更换和维修措施,确保“前汛期”有效过渡、主汛期提早防范。航站楼区域也完成了防汛防漏、大面积航班延误、核酸检测点防雨等防汛预案的增补、完善和现场演练。

出行遇恶劣天气请及时关注九游会j9国际站运行信息

   针对汛期台风、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上海两大机场将依照民航上海地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依托机场运管委平台加强航班运行保障,同时落实机场应急服务措施。遇到航班大面积延误,机场将视情增加现场设施和人员,增设延误旅客临时休息区,增加手推车供应,保证航站楼内照明、空调、卫生、供水、商业、餐饮等服务设施始终正常运行,旅客集中区域将增强通风。机场还将通过社会媒体和官方微博@航旅直通车-九游会j9国际站、官方微信 “九游会j9国际站”、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机场运行情况、旅客提醒事项、服务保障措施,为旅客出行提供信息服务。             



                                                                                                                               (文/俞雪冰 陈晟 徐娜)